今日是第107个国际护士节,但是对于这个节日的主角来说,只是一年365天里的平常一天,今天我们随镜头走进医院,听听白衣天使的心声,近距离感受护士在平凡工作中不平凡的坚守和奉献。
5月11日上午,记者来到了市妇幼保健院,这里丝毫感受不到“节日”的氛围,10楼的护士站病床呼叫系统时不时地发出“叮叮、叮叮”的铃声,催促着护士为病人换药、解疑,长长的走廊上总能见到她们步履匆匆的身影。
市妇幼保健院外科护士长、主管护师 韦天明:“我们妇幼保健院的护士一共有150多人,我们科室的护士是14人,临床护理工作比较辛苦,能看到病人康复出院,我们心里是感到非常欣慰的。”
在10楼的治疗室内,护士们正在遵照医嘱为病人配药物。在整个配药过程中,她们对医生开出的药方最少会有三次核查、八次核对,保障用药的安全性。
市妇幼保健院外科医师 何洁丽:“说实话我觉得我们护士工作挺辛苦的,俗话说三分治疗、七分护理,大部分工作都是护士在进行。”
在市妇幼保健院的“白衣天使”队伍中,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身影,他就像是红花中的绿叶,同事们称他为“珍贵的熊猫”,他就是医院里唯一的男护士陈北明,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。2011年,未满二十岁的陈北明已经进入了市妇幼保健院当护士,在工作一年后,他觉得自己需要磨砺,便毅然去当了医疗兵,5年的部队生涯结束后,陈北明又重新投身妇幼的护理事业,成为一名奋战在手术室的男护士。
市妇幼保健院护士 陈北明:“退伍回来之后,就想做一点对社会、对我们基层有意义的事,所以我就又回到了这里,回来到现在大概有半年了。我觉得跟大家没有什么不一样的,感觉在工作方面我要加强学习,争取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要拖大家后腿。”
10楼的护士站墙上挂着患者康复后送来的锦旗,代表着病人的认可与信任,医护工作者们在尽心尽力为患者做好护理的同时,也与患者拉近了距离。来自波塘镇的苏婆婆因为压缩性骨折住院,这十多天来,护士们都悉心照料着她,每天嘘寒问暖,为她翻身,叮嘱苏婆婆的家属要注意的事项。
市妇幼保健院病人家属 曾女士:“因为她腰疼,骨质疏松(住院),我在这里陪了她几天了,护士们都挺好的,因为她腰疼不能翻身,这些护士每天都来教我们怎么帮她翻身。”
5月11日上午,我台另一组记者走进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,在一群忙碌着的身影里找到了刘荫月。刘荫月从事护理工作已经31年,担任神经内科护士长11年,曾获我市“十佳护士”称号,即使每天高强度、超时长工作,专业、耐心、细致依旧是她对待患者、对待工作不变的温柔。
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 刘荫月:“我们神经内科收治的病人一般是中风的病人,也就是偏瘫,或者是吞咽障碍病人比较多。一般的医院是40-45个病人一个科室,我们就达到了65个(病人),属于比较多病人的科室,很辛苦。”
神经内科收治的大多是瘫痪的病人,不能翻身,很容易跌倒或者患压疮、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;吞咽障碍的病人则很容易发生窒息,危急时刻常有,刘荫月和同事们总是不顾一切往前冲。
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 刘荫月:“有一次我们遇到病人家属不知道(病人)吞咽障碍了,不能吃东西了,还是喂了东西,然后患者出现窒息,然后患者马上就没有呼吸了,我们马上用手包着毛巾,把手指伸进喉咙里面把食物掏出来。(当时)我们什么都没多想,就想把病人抢救过来。”
工作的时候,刘荫月是冲在前面的战士,是连轴转的铁人,忙碌是医护工作者们对工作、对病人最执着的付出,却也使他们对家人心生最深沉的愧疚。
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 刘荫月:“对于家人很抱歉,我们对于病人关怀是多,但是我们对……(记者:就是完全对得起病人,但有时候对不起家里是吗?)对的,我们就把病人当亲人来看待,把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。”
把病人当亲人来看待,刘荫月总是将这句话传给每个刚加入这个团队的护士,也手把手教她们护理知识和技巧。90后的卢火红是科室里最年轻的,她的目标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成长为像刘荫月一样优秀的护士。
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 卢火红:“来这个科室有好几个月了,其实护士这个职业挺伟大的,如果能成为为像我们护士长那么优秀的护士的话,我会觉得很光荣的。”
在刘荫月和科室主任等骨干力量的带领下,神经内科这个团队在不断进步。2010年,神经内科率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,是全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“试点病房”。数据显示,神经内科每年都是院里获得“服务质量奖”最多的科室,是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最好写照。
正是由于护士在岗位上的坚守,才让南丁格尔之光照亮万千患者。正值护士节,让我们向她们说一声,节日快乐,辛苦了!
编辑:黄丽媛